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

339.。§。性理之論。§。

修士與張老師對談!

左邊為修士所題之詞句。   右邊是張老師提問!

菩提般若智  世人本自有● ( 若有。請問在那?) ( 如何見?)

只緣心竅迷  不能自性悟● ( 言自性。『 性 』為何物?)

佛性本無別  迷悟大不同● ( 此四句離題!)

佛法在世間  不離世間覺

口念心不行  如幻化泡影

口念心亦行  心口即相應

勿令彼有疑  即是法性現● ( 若沒有懷疑,既能見『 法性 』?)


張老師答:

        『 法性 』『 自性 』『 佛性 』本性同等。
於名稱與作用處有所分別。但能漓清,以免混淆。

【 法性 】:一切法之種性。亦能稱方法之內涵根源。
【 自性 】:與生俱來之本源。亦可稱靈元本性。
※ 至於如何能,自見『 本性 』當有所體悟才行。※
此『 性 』若經累劫轉化亦會有所變異,但其質不變。
如『 金 』化種種形象,其質為『 金 』不會改變。
【 佛性 】:願心弘遠、悲心救渡、福慧德滿、『 佛 』之體性。

明月之月是何月?鏡中之人是何人?
心中之心是何心?轉劫之人是何人
( 靈 )

修士題之詞句:( 紅字字體 )

此心非吾心。吾心不曾見。不前亦不後。
如何去捉摸。日常雖相伴。但問君知否?

即是無相,何來起心?...........


張老師解:

        ( 無相之說。若是達三輪體空之真相。亦會自然起心動念。但若未達於此。就是著空。或心死或空禪。)

吾己皆忘,汝何苦來栽,紿終背負不放?﹝修士題﹞

張老師再解:

        
( 「 皆忘 」是斷滅空。若言不執著而心自在....須有下文詮釋。否則很容易讓人誤解...)
禪宗法門悟『 參,我是誰 』?最怕未到頂處,誤認自己已得。

        《 虛云老和尚 》《 來果禪師 》所著之論文。修士可參考看看。裡面有『 頓悟 』之法。《 達摩四相論 》中也有明心之燈。《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 》也是很好的見性論。

        
修士可從中參研,才能有所成長。與修士交談數篇,修士本身有其小悟,但非是『 見性 』之人。況且修士傲氣已顯,此既是一般人之通病。

※【吾】字切記。未得《道證》不可引用。(前已提醒其他修士) ※

再譯!

「 即是無相,何來起心 ?」﹝修士題﹞
無相之定義。非是不起心動念。修士所悟有誤。

張老師答:

        
此『 無相 』之義。是言對身、口、意。之造作與反應。不會起分別心。執著心。及任何的暇想。也是漸修漸放下之意。由此之修持。日積月累而達到【 三輪體空 】之境。簡稱為【 無相 】。非只是口頭禪。或未實際修持的現象。就算實修者。亦有次第方法及時間考驗。才能真正的達於此境!

        
再說。若一個人都不起心動念。如枯禪一般。或是心死之人。對人生社會有何益處。其實真正達於【 無相 】之人。處之泰然。隨遇而安。心自悠閒。起心動念常自覺。與世無爭。淡然處之!

「 已皆忘。既是著空。不明事由。為何?」﹝修士題﹞

張老師答:

        
人有記憶。豈說皆忘。若此能證。那喪失記憶或植物人。豈也悟道?況《 道 》自然無為活潑而不拘泥。智慧無礙並能受用。怎能簡單用「 已皆忘 」帶過。【 不要再修『 通靈 』了。可去臺南《 慈蓮寺 》隨《 大願法師 》修持。前世是修士之導師。能助修士進道上昇。

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㊣《心法》㊣持修心得及薰陶!(二)

  ○◎●心法門●◎○門主   覺行居士   張老師 行修過程中自悟自題之心法詞句分享... 1.﹝心之形?﹞ § 有形之心心非心。無形之心心亦同。 心緣之心亦無著。當下心空自然行。 § 無心如何應對一切?又如何遊戲三昧?又如何逍遙自在? 只是自自然然無為而為應之。亦相應無所不已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