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

193.。§。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。§。

回答時間: 2014-04-30 09:23:05

問答者: 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  
全文如下:樓主當知:

        打坐入定、禪定是共通外道法,而真正不共外道法的極殊勝、不可思議佛法是【般若禪】還請樓主、網友務必詳細恭閱:

大菩薩 平實導師的慈悲開示

請恭閱
般若禪與禪定之修法不同,應有揀擇:
        近代常有人學已故月溪法師所教之法參禪,教人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,認為看到最後突然嘩的一聲,就會打破無明,就會看見佛性。殊不知打破無明看見佛性須用參禪 的方法。禪是般若智慧,不是修定,不應使用此種修定的方法向心中直看,因為能看的心與所看的境都不離意識境界。以此修定之法修行,不論修得如何深入,都不 離意識境界,即使能修得四禪八定,依舊不離意識境界。欲會末那識猶不可得,何況覓得本心阿賴耶識?

        若不鍛鍊看話頭功夫,以此方法向心中 直 看下去者,看到驢年亦看不見佛性,便會學月溪法師以為悟後的知覺就是佛性,便會跟著他一樣說道︰「 悟後見聞覺知變為佛性。佛性非肉眼所能見,故云見無所 見。」卻成誹謗正法、誹謗《大般涅槃經》、誹謗世尊。明心是見無所見,見性則須眼見為憑,《大般涅槃經》中世尊已再三明示。

        以此修定之法 欲求明心見性,無異緣木求魚,曹洞宗默照禪之所以迅速沒落者,其故在此。若悟後修學禪定三昧,此則是一法,能益行人。若以此法求悟,極其危險,為此乃修定 之法,其中境界甚多,幻覺與魔境亦極多。學人若未先悟,而用此法修行求悟,十之八九落入定境,極易產生幻覺或魔境。若執著幻覺魔境,而無善知識救助者,往 往失心發狂,一生頹廢,學人慎之。

        若悟後以此方法修定,則無過失。蓋真悟之人歸無所得,不貪境界,於定境現前時,能知取捨。「心尚不緣色香味觸,魔事云何得能發生?」末悟之人切莫以此法求悟,必落定境故,定境中甚多幻覺與魔境故。欲知其詳,可閱《楞嚴經》所載五十陰魔,謹慎提防。

        若坐中向心中直看,看到後來,靈知心不停擴散,直至感覺此心遍滿虛空充塞宇宙,便以此為悟者,此是幻覺,非是禪悟,非是證空。吾早年學禪時,不待人教,自己 便會此法,便認為已證空性。後來讀了義經,方知此境界是定境,非開悟。因為禪---真心,雖不離境界,卻不在境界中。真開悟者歸無所得,因地真如既非有為 有作,亦非絕對無為無作。
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 此遍滿虛空之覺受不離境界,有境界則有能知之心,能所分別具足。欲保持此境界,須用心護持,則是有為有作。住此境界是有所得,出定時離此境界是有所失。此心能知此境界,能護持此境界,則不離覺知,此非真心阿賴耶識,乃是妄心。

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
        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


        若坐中進入定境,看見自己在打坐,又看見自己在體會定境,又有一個能覺知能看的我,便以此能知能看的心作為真心,此是誤認識神。若執著此境界,住此境界貪著不捨,而希求感應或殊勝境界,必招鬼神入侵,久之即成精神分裂症患者,不可救治。

        《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》卷十︰「大德迦葉,言菩提者名為無為,菩提者離一切數,菩提者非色法,菩提者不可見。」若是能知能看之心,即不離數、不離色、不離見, 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故知能觀之心是妄心。又云:「過一切相,無依、離一切依。無物、離一切物。無相、離一切相。」能知能看之心,不離心相。此心相依色 身五蘊而有,是有所依,非解脫心,非涅槃心,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又云︰「不可見,不可和合知,不可別異知,非闇非明,無形無相無可觀,非言語離言語, 不可觸,不可知,不可聞,……」有被看被觀被知的心,即是可見,即是五蘊和合而知。有能看被看之心,即是別異知。當知本心「不可觸、不可知」,可知者即非 本心。能看之心非不可知,凡夫眾生便能以證自證分而知此能看之心,云何可說此心是菩提心?故知能看能聽能知之心乃是妄心,不論祂是在定中或 定外。 .......


辨論以下之文!

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
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
        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

 
        。§。心法門。§。   覺行居士  張老師回答上述文章....
【辨論反駁上述之文】。

云:『覺為佛。迷為眾生。』請問此『覺』之意為何?應當是明覺吧!

        能明查覺知一切因緣果報產生及應對之方法。此是『覺為佛』之意!又『自心是佛』『佛無所不在無所不能』。豈會拘限於所謂『能所』之中。又《佛》。說『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 。』請問在『不覺知之中』是明覺嗎?與前句『覺為佛』是否有相衝突呢?那又請問?修成為《佛》。又怎麼會處在『不覺不知之中』呢?況修行者。不依此明覺心修持。如何領悟佛法及參學修持呢?又若不隨時保持明覺心。若遇因緣時開發『五通』時。如何分辨是幻境及魔干擾或真偽?此境界應該是於【正定】中的一個區域 (境界)。才會有『祂遠離能所分別,不在覺知之中。』的狀況。修者不能以此為這就是【究竟之境界】。

        又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』若是無覺無觀時。就是入深定。而非真正【禪定三昧】。因真的【禪定三昧】。是活的、有知覺的。能作用的。運用自如而卻不動於心。不論行住坐臥皆是如此。也無所拘泥...

        又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坐至遍滿虛空時依舊不離覺觀,不是真心,真心遠離能所分別及覺觀。如同上述所言。非是真正修得《無生法忍》之境界。
修者。於修一切般若智慧。是要靠此明覺心及精進心修持的。當達真正【三輪體空】之心境。也就是了知明覺一切人事物之因由。又能依自心性的修持力。達到處處圓滿事由。及不執著之心境。由此用功。不以特定之法而執意修練。此心並能《自然無為而為》行於身、口、意。無所罣礙。那會有此二種如《大集經》云:「一切諸法無覺無觀,無覺觀者是名心性。」

        《維摩詰經》云:「法離見聞覺知。」又云「不觀是菩提。」的情形發生。修者。不應只以之前所遺留的《經典》為準則。而不去分辨實際的真理。恐怕要達到真正。§。開悟。§。會有所疑慮。因修行之高僧大德在當時因緣下所悟之境。會有境界層次之分...決不能一概視之....

        又萬一此類之經所傳有誤。因為是經後人輾轉翻譯或傳授等。不免也會有差錯。另自悟之時也會因個人悟性修為會有所差異!

 福安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㊣《心法》㊣持修心得及薰陶!(二)

  ○◎●心法門●◎○門主   覺行居士   張老師 行修過程中自悟自題之心法詞句分享... 1.﹝心之形?﹞ § 有形之心心非心。無形之心心亦同。 心緣之心亦無著。當下心空自然行。 § 無心如何應對一切?又如何遊戲三昧?又如何逍遙自在? 只是自自然然無為而為應之。亦相應無所不已...